早在1983年,Cook等就報道血栓烷和前列腺素Ⅰ2參與實驗性的內毒素血癥和敗血癥。Butler等闡明,在敗血癥和內毒素血癥時,實驗動物和患者其血漿中血栓烷或前列腺素Ⅰ2的穩定代謝產物TXB2和6-酮基-前列素F1α均增加。若給予多種血栓烷...
花生四烯酸首先經特異性的脂氧化酶作用,繼之經多種酶修飾,如水合過氧化物酶、水解酶、脫水酶、轉移酶和肽酶等多種酶族作用,形成三大系列的代謝產物;羥十二碳四烯酸(hydroxyeicosatertraenoicacid,HETE),硫肽白細胞三...
花生四烯酸的環氧化酶代謝產物主要是通過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來調節其張力,以及調節血小板活性來產生循環效應(圖16-1)。血栓烷A2(TXA2)、前列腺素2α(PGF2α)和前列腺素D2(PGD2)是縮血管物質,特別是TXA2,它具有強烈收縮肺循...
內毒素血癥能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綜合征早已為人所共知,但是,其特異性細胞學和分子水平的機制仍待揭示,通常認為是宿主釋放的炎癥介質而非內毒素本身介導了內毒素血癥時的病理生理過程。在內毒素刺激下,機體可釋放出多種介質,它們包括許多種細胞因子、花生...
體內實驗中觀察到的內毒素導致的血管對縮血管物質反應性降低的情況在離體動物血管的研究中也可以觀察到。這些體外實驗表明,血管收縮功能失調與非敗血癥和內毒素血癥時伴隨的代謝性酸中毒無關,也與由高循環濃度的兒茶酚胺誘導的受體下調及循環中的擴血管代謝...
1990年,Thiemermann和Vane發現,給予實驗動物NG-甲基-左旋精氨酸(MeArg),能夠使大腸桿菌內毒素造成的低血壓得到明顯改善,使血壓顯著升高。這是一氧化氮可能參與脂多糖對循環效應的最初證據,結果如圖15-2所示。該結果的...
早期的研究通過將15NH3摻入硝酸鹽,測定尿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排泄量來獲得間接證據。研究確實發現,內毒素血癥患者以及給予內毒素的動物的尿中硝酸鹽排量增加。為使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徑參與該過程的結論成立,則須證實以下假設:①在患者身體中,...
早在1987年,Palmer等人即揭示了EDRF的許多生物活性是由一氧化氮承擔的,E-DRF與一氧化氮兩者在溶液中有相似的半衰期,兩者均在酸性環境中穩定,在氧原子及超氧化離子存在的情況下自動激活;兩者均為親脂性,易于滲透過生物膜;均與血紅蛋...